地主中興大學物理系也有兩位教授進行分享,分別是黃家建與吳秋賢教授。黃教授所提的學習方式是利用學校的PBL計畫(Problem based learning),計畫內容為要求系上每位教授皆開放他們自己的實驗室讓學生在大二的物理實驗課程中就可以開始進行專題的學習。目前中興大物理系參與PBL計畫老師及專題主題有:何孟書教授-奈米球自我組裝、張茂男教授-薄膜掃描影像處理、林彥甫教授-二維材料的製作與其厚度判別等多達十二項實驗內容。透過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興趣挑選實驗室,並且每6週便要交出此次實驗的成果進行發表。協助課程的教授每周都會和每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面談,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實驗進度。黃教授說:「此計畫的目的是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提升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中興大學物理系另一位老師-吳秋賢教授的課程規畫則要求學生進行實驗之前,必須先用程式進行實驗模擬,幫助學生做預習以及加深學生對實驗的印象;在事後的討論方面,教授會要求學生提出改進實驗的方法,除了讓下次進行相同內容的同學不再重蹈覆轍,更能激發每位學生的創造力。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PBL計畫可說是進入研究所的暖身活動,了解研究所的生態和運作,無一不是在學士部的學生好奇的,能讓我們學習的路上沒有斷層,教授在這項實施方面對學生來說是很貼心的,此外,能藉由實驗課程去進行程式的訓練可說是獲益良多,但前提是學生都有掌握電腦語言的能力,這方面希望教授能開類似程式訓練的課程,讓學生在進行模擬與分析時,不會受到任何的阻礙。